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在陕西教育系统干部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发布时间:2025-03-06 浏览量: 作者: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和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5日在北京开幕。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员工高度关注,纷纷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广播、微信微博等媒体收听收看,结合自身工作和学习实际,热议全国两会。

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卢建军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今年全国两会的召开,对于凝聚共识、激发力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西安交通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好全国两会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将企业主导的产教深度融合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中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路径、新机制。学校将持续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依托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汇聚全球创新资源、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引入各类金融资本、培育良好创新生态、培养卓越创新人才,实施“6352”创新工程,构建“一中心、一孵化、两围绕、一共享”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打造新时代服务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创新引擎。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言荣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我校“127”目标和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的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之年,西工大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在学校“天下工大、世界三航”远景目标牵引下,高质量、高水平、高速度做好“十五五”规划,打好国家奖申报、顶尖人才评选、大小人才工作、万亿国债、万分之一学科这五场硬仗,持续深化“总师型”人才培养、高水平科技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为群众办实事等重点工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永远在一线、永远在状态、永远在前列”的奋发状态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三位一体发展,迎难而上、锐意进取,为科教兴国战略、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

陕西科技大学党委委员、副书记、校长黄剑锋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认真学习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面向“十五五”,学校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推动教育强国和“双一流”建设,扎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为契机,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以学科内涵建设为切入点,推动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新兴领域与轻工技术深度融合,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陕科大担当”;持续深化“人才强校”战略,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向着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双一流”建设目标奋勇前进。

陕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杨晓航 作为高等中医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全面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各项举措,构建立德树人新生态新格局,统筹推进学科建设和有组织科研,加强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对外开放和服务支撑能力,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推动附属医院和制药厂高质量发展,筑牢校园安全稳定底线,奋力谱写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新篇章。

渭南师范学院团委书记赵琦 两会报告中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视,为我们高校共青团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紧紧围绕报告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思想引领,通过主题团日、团课等形式,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二是聚焦成长成才,积极搭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学生成长成才助力;三是服务中心大局,组织动员青年学生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国家战略,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青春力量。榆林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博士 李保宁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深化教育科技人才改革”战略部署,为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和科研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国家能源战略核心区高校青年博士教师,我们将以服务国家能源革命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能源之都”转型发展,从教育科技筑基、引才育智赋能、生态经济共融三个方面组建陕北能源产教融合创新联合体,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靶向培育“技术攻关+产业适配”双能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和高质量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西安培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薛舒凡 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名思政教师需以“温度”感染学生,用语言激励奋斗,用情感激活潜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国家战略,将“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相结合,努力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西京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杨洪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三进”工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全国两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实践教学,讲深讲透讲活大思政课,让思政课真正入脑入心,让思政课越来越“活”、越来越“火”。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刘素群 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我期望在教育改革方面能有更多实质性的推进,比如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也将继续发挥思政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使命感,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为实现强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西安市阎良区六三〇中学教师 杨荣儒 报告中提到要“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这让我们看到教育公平的阶梯正在向更广维度延伸。尤其注意到“巩固‘双减’成果”的坚定态度,这与我们正在推进的作业分层设计、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践高度契合。更令人振奋的是,国家在量子科技、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突破,“嫦娥六号”探月、“梦想号”深潜等科技成就为课堂注入了鲜活素材。我们将把这些前沿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在信息技术课上开展AI编程体验活动,在地理课堂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案例,让现代化建设图景浸润学生心灵。

周至县二曲初级中学副校长 李鹏亮 全国“两会”强调“数字治理”与“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我校将加速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利用AI技术打造精准教学模式。正如代表委员提出的“人工智能+教育”融合路径,我们将引进智能教学系统,突破县域教育资源局限,让每个孩子享受优质课堂。面对“乡村振兴人才培育”议题,我校将通过城乡教师轮岗、在线教研共享,推动乡村教育质量提升,落实文化育人核心,开发本土文化课程,培养扎根乡土、心怀家国的接班人。

来源:有关教育局、高校官网官微。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京路1号

Copyright © 2021 Xijing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5002719号-1